王学伟:从电影《731》看历史残酷的时代回响
黑暗的实验室里,冰冷的手术器械闪着寒光,穿着白大褂的“科学家”正以活人为实验品,记录着各种数据。银幕上,《731》这部电影以近乎纪实的镜头语言,将那段被尘封的历史残忍而直接地呈现在观众面前。当灯光亮起,影院里无人立即起身——我们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沉重击中,既是对
黑暗的实验室里,冰冷的手术器械闪着寒光,穿着白大褂的“科学家”正以活人为实验品,记录着各种数据。银幕上,《731》这部电影以近乎纪实的镜头语言,将那段被尘封的历史残忍而直接地呈现在观众面前。当灯光亮起,影院里无人立即起身——我们被一种难以名状的沉重击中,既是对
9月18日上午,我和爱人怀着了解历史真相的心情走进影院,观看了全球公映的电影《731》,走出电影院时,我的心情凝重,目光滞呆,被这段真实的历史所震撼。日本军国主义所犯的罪行以惨绝人寰,令人发指所描述再恰当不过了。
上午11时,第一批观众走出电影院,并在社交平台发表评分和观后感。有人观影后情绪强烈,心情压抑久久不能平静,认为影片直观呈现侵华日军731部队罪行,历史沉重感扑面而来。
万众期待的电影《731》终于在9月18日上映了,作为被“疯狂针对”的电影,能够顺利上映确实相当不容易,据说原片因为尺度问题删减了不少,所以很多观众在看后吐槽没有拍出日本人那种变态残忍的感觉。
2025年9月18日,历经坎坷的电影《731》正式全球上映。这部揭露侵华日军731部队细菌战罪行的影片,从筹备到上映的十一年间,遭遇了难以想象的国际阻力和政治压力。
返回来说电影,电影《731》,并没有像早期的香港电影《黑太阳731》那样,用大量写实镜头来揭露日本731部队的暴行。
《奥本海默》火了,731部队又被扒,这事儿真不能忘。《奥本海默》上映之后,好多人开始聊战争的事儿,结果TikTok上突然冒出来一大堆关于731部队的视频,一下就火了。
2025年9月18日,一部叫《731》的电影搞了全球首映,这事儿在外网炸了——现场观众看片时不停抹眼泪,电影一结束,评论区直接被“无法原谅”刷了屏,没人能对那段历史无动于衷。
铭记历史,珍爱和平,电影《731》刚刚上映,就在市场激起强烈反响。截至9月20日,影片累计票房已突破6.95亿元,观影人次达1895.4万。片中讲述的那段残酷又沉重的历史,穿透银幕直抵人心,令观众久久难以平静。
影片生动展现了日军731部队的残暴行径:零下数十度的冻伤实验,将人视为无生命物体任意摆弄;手术刀下的无情解剖,受害者在昏迷中饱受难以想象的痛苦;毒气室中绝望的哀嚎,是生命在消逝前最后的反抗。这些场景令人发指,画面如重锤般震撼人心。
有些大V,粉丝百万,开口就是“叙事节奏有问题”“艺术性不足”。
就在在沈阳某影院,一位老人看完后迟迟没起身,手里的电影票被捏得有些破烂了,“我父亲当年就是被抓去做‘实验材料’的,今天终于在银幕上看到了真相”。
《731》以极具感染力的电影形式,连通年轻一代与那段历史的时空隧道。票房最新预测达15.88亿,数字背后是中华民族集体的沉痛记忆,是对731部队历史罪行真相的审判!
“鼠疫流行在自然条件下是容易发生的,但要用人工办法来造成流行病就不那么容易了。原因是,仅有传染源和传染媒介还不足以促成疾病的流行,为此还要明白知道人的生理条件和生理特点。只有在研究人的生理特点条件下,才能知道用人工办法引起疾病的流行的条件。研究生理特性的工作,
以画面血腥和煽动民族矛盾为理由举报电影,成立吗?不用多加讨论,一定不成立。731是一支什么部队?几乎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,731部队是二战期间日本陆军的一支秘密生化武器研发与作战单位,该部队在东北地区进行了大量惨无人道的人体实验、细菌战研究和开发,导致无数中国、
符号的好处是——我们不必直视他们的瞳孔;符号的代价是——我们忘了他们也曾是放学回家会喊“我回来了”的少年。
咱先说说这电影讲的是啥。它聚焦的是日本731部队那档子反人类的破事。当年这些人干了多少缺德事?毒气实验、冻伤实验,把老百姓当实验品,在他们眼里人命还不如一张实验纸。零下196度的液氮往人身上喷,几十秒就能把人器官冻坏死,想想都让人后背发凉。
上映首日,影片便斩获了惊人的票房成绩,打破了多项影史纪录,排片占比高达 99.6%,首日票房突破 1.36 亿元,一举打破内地影史首映日总场次、单片单日总场次等 10 项纪录,同时还拿下了 2025 年 9 月战争片内地票房冠军、2025 年第 37 周内地票
【金羊网,中国新闻网,北晚在线】等(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)。为提升文章可读性,细节可能存在润色,请理智阅读,仅供参考!
导演赵林山为了拍这部片子,在日本前后蹲守调查了 11 年。在日本取材时,甚至被 731 部队的后代当面质问:“你为什么总来找我们阁下?挨打的人都忘记了,打人的人还需要记得吗?”